7月15日,伊利旗下寵物食品品牌“依寶(eBorn)”在伊利集團舉辦的“可感知高品質探尋薈”上隆重發布,超過130家媒體齊聚內蒙古呼和浩特共同見證這場品質盛會。
這并不是一場高調的市場造勢,也不是一次花哨的產品亮相。
更像是一種行業宣言——在一個熱度頻出的市場里,用一套自建的科研與品控體系,回應一個被長期忽視的問題:寵物食品,到底該怎么做,才算真正靠譜?
過去幾年,寵物經濟高速增長,已成為資本競逐的新陣地。國內外食品巨頭紛紛下場:
萬洲國際收購波蘭寵食企業,切入歐洲市場;蒙牛旗下妙可藍多推出寵物奶酪零食;三只松鼠推出““金牌奶爸”,巴比饅頭也成立貝雅福寵物食品公司,加碼鮮食業務。
在海外,瑪氏、雀巢、通用磨坊等傳統食品巨頭早已將寵物業務打造為增長曲線的重要支點。
01
熱鬧市場下的深層焦慮:
標準缺失與信任危機
市場確實熱鬧了起來,但熱鬧背后,卻并不意味著成熟和規范。事實上,在這場“寵物新消費”的狂奔中,一個長期被掩蓋的問題,正變得越來越尖銳:
標準在哪里?
在寵物食品行業,很多常見問題早已被寵物主反復提及——腹瀉、軟便、掉毛、體重起伏、適口性不穩定……它們看似分散、瑣碎,但背后往往指向同一個根源:產品缺乏清晰的營養體系與科學依據。換句話說,問題不是沒有解決方案,而是從未被認真對待。
從原料選擇到配方設計,從功能添加到生產工藝,大量產品缺乏基本的驗證邏輯,所謂“有益生菌”“高蛋白”“護腸道”常常停留在概念層面,難以提供經得起實證的科學數據。寵物主們并不知道自己買到的產品具體“好在哪”,也無從判斷所謂“配方升級”究竟依據何在。
在沒有標準、沒有驗證的現實下,寵物主只能用一次次“試錯”來篩選:哪個品牌吃了不拉肚子?哪種配方不會掉毛?這種以寵物為代價的反復測試,既累人,又危險。久而久之,行業信任也在一輪又一輪的“踩坑”中逐漸耗盡。
更嚴重的是,目前行業并沒有一套真正統一的寵物食品功能評價體系。
營養是否平衡?添加是否有效?適口性、免疫調節、腸道健康等關鍵詞,并沒有形成行業共識的驗證路徑。大量產品以“人食概念”包裝寵物食品,卻忽視了貓狗與人類在營養需求、生理結構、腸道菌群上的巨大差異。
這些看似專業的技術盲區,其實正是行業的“底層漏洞”。
在這樣一個“講概念多、講邏輯少”的行業氛圍中,真正想做產品的人反而變得不合時宜。
但也正是在這種語境下,伊利選擇了“較真”。
他們提出了一個不算新,但卻值得被重新思考的問題:在寵物食品這件事上,我們是不是該更認真地做一次了?
02
科研較真:十年磨一劍的
“寵源專利益生菌”
吃一頓飯就拉肚子,換一款主糧軟便反復。寵物明明體型正常,卻總是掉毛、食欲差、不愛動——越來越多寵物主開始意識到,這些表面癥狀背后,其實是腸道出了問題。
腸道,是最容易被忽略、卻最影響整體健康的系統。它既是消化核心,也參與免疫調節。
一旦菌群紊亂、功能失調,就可能帶來腹瀉、排便異常、皮毛暗淡、營養吸收不良等連鎖反應。而市面上多數“含益生菌”產品,僅停留在配方標簽層面,缺乏對腸道生態真正有效的干預機制。
面對這一行業“看得見但做不深”的老問題,依寶決定回到最初的源頭——從真正屬于貓狗的腸道菌群出發,研發一套專為寵物打造的功能型益生菌體系。
這項工程被命名為“寵源專利益生菌”,它的誕生,不是概念疊加,而是一次從零開始的技術重構。
依寶科研團隊聯合中國農科院、澳優研究院與多所高校展開基礎研究,從健康犬貓體內分離原生態菌株,經歷百輪篩選比對,最終鎖定2株最具穩定性與適應性的寵物源性益生菌。這些菌株是來自寵物腸道、適合其生態環境的源性菌。
為了驗證功效,團隊選擇1–2月齡的幼貓幼犬,在真實喂養場景中連續干預21天,通過貓/犬科學循證的12項功效驗證,最終結果顯示,腹瀉率有效降低70%,腸道環境與免疫狀態同步改善。這些數據,不再是“理論值”,而是來源于犬貓科學驗證的真實成果。
這項研發歷時10年,由伊利聯合中國農科院與澳優研究院共同研制,匯聚8位來自動物營養、生物發酵、微生態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包括魏雪、胡少震、康文麗、吳忠坤等。
他們從菌株分離、體內試驗到臨床功效驗證,構建出一個從源性篩選到產業落地的閉環體系。
目前,“寵源專利益生菌”已取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其技術成果被湖南省科技成果與技術市場協會評定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它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真正基于貓狗腸道生態構建的寵物源性益生菌工程;它讓“含益生菌”不再停留在成分堆疊,而是具備了清晰的作用機制與循證成果;它也補上了長期以來國產寵物食品在這一領域缺乏原創底層能力的系統短板。
03
當熱度散去,
還能留下什么?
當“寵源專利益生菌”這七個字背后,站著十年的科研投入、八位專家的聯合攻關、兩項國家專利的成果驗證,它所代表的,已不只是一種功能成分,而是寵物健康領域一次從源頭到路徑的深度變革。
為什么是伊利來做寵物食品?答案,或許藏在它提出的那套“3個100%”標準里。
這不是一次純粹的跨界,而是一種路徑延伸。依托乳品主業20余年的安全管理體系與營養研究體系,依寶在用伊利品質重新定義寵物食品的底線與標準。
所謂“3個100%”,指的是依寶秉承伊利集團的品質標準:100%用心、100%健康、100%安全。
100%用心,來自十年科研工程“寵源專利益生菌”的系統建設。依寶聯合中國農科院與澳優研究院,聚焦犬貓本體腸道菌群,從源頭菌株分離、篩選、驗證,到多輪動物實測、臨床功效驗證,構建出一套科學閉環。最終成果實現了腹瀉率下降7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套體系,讓“含益生菌”不再停留在配方概念,而是具備真實功效和可復制機制。
依寶強調“100%安全”,即每一批產品均通過權威機構檢測,真正做到“透明可溯源、吃得有依據”。檢測機構包括SGS和華測檢測,兩者均為通過CNAS和CMA認證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這意味著依寶承諾的不是“抽檢合格”,而是“每批必檢”,確保消費者吃得安心。
“100%健康”則圍繞“營養吸收”與“免疫提升”兩個核心指標展開。依寶聯合國內高校機構共同研究,聚焦貓咪乳糖不耐、幼寵免疫低等痛點,采用A2奶源和0乳糖技術,力求讓寵物牛奶更接近天然貓母乳成分,真正實現“既能喝、還能補”。
看上去,標準已經立起來了——有科研、有驗證、有第三方報告、有場景落地,也有體系支撐。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樣的標準,能不能成為行業共識?能不能被更多品牌跟進?能不能為寵物主真正帶來選擇信心?
畢竟在今天的寵物食品市場,仍有大量產品停留在“配方疊加”的邏輯上,缺乏從源頭到終端的驗證鏈條。就如開頭所提,“高蛋白”“含益生菌”“護腸胃”等關鍵詞仍屢見不鮮,卻難以追蹤其真實成效。要讓“科學標準”取代“營銷話術”,并非一朝一夕。
更現實的問題是:在生產、流通、價格控制等多重變量下,伊利所提出的“3個100%”,是否能保持穩定性?是否具有行業推廣價值?是否能建立起新的市場“信任錨點”?這一切,都還有待市場檢驗。
畢竟,標準之所以珍貴,不在于提出時有多響亮,而在于能否穿越時間考驗、被體系持續復制。
從研發到落地,從實驗室成果到消費端體驗,這條路既漫長,也充滿挑戰。而在“重投入、慢產出”的現實邏輯面前,能堅持用科研打底、用驗證說話的企業,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