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擁抱AI時代,李彥宏說需要公司一把手來驅動。
作者|葉二 編輯|魏曉
來源|AI藍媒匯
沒有哪一位大廠CEO像李彥宏一樣,依然沖在一線,依然親力親為,依然賣力吆喝。
就在今日深圳舉行的2023西麗湖論壇上,李彥宏再次拋頭露面,帶來了自己對大模型和AI原生應用的觀察和思考。
在公開場合,親自下場布道AI,對于李彥宏來說,這已經是常態了。
無論是過去十年化身成為帶貨AI第一人,致力于推動促進AI進入到全面應用和普及階段,還是這一年來隨著大模型浪潮,以“文心一言”作為支點,目標撬動一個AI原生時代。
一直與AI相關,從鼓風到造浪,從基建到應用,李彥宏的身影貫穿始終,身先士卒。
一方面,自然是對AI事業的個人熱愛。
另一方面,也是在李彥宏的認知中,在這件事上,就得是CEO親自上陣沖鋒才行。
正如他在2023西麗湖論壇上說的那樣:
擁抱AI時代,需要一把手來驅動。
一把手工程
業內熟知,CEO本就是團隊的核心以及靈魂人物,還把握著公司前進的戰略方向,這對于公司能否創業成功,事關成敗。
放到AI時代,來自CEO,來自一把手的驅動,就顯得格外重要。
基于技術的不斷迭代,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無論是生成式AI,還是AI原生的概念,都是新生事物。
接受并選擇做出改變,并不輕松。尤其可能需要擺脫思維慣性,拋掉過去的路徑依賴。
在李彥宏看來,即便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機遇是堪比工業革命的大機遇,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但如同任何新事物的接受過程一樣,AI原生的概念肯定是先被終端消費者和創業公司所接受,其次是中小企業,最后接受的才是大企業。
船大不容易轉向,也不容易掉頭,基于既往的商業模式下,大企業天然會存有保守心態,對新生事物不敏感,不愿意冒風險。
此時,就需要明確且統一的戰略決策,需要一把手、掌舵者發號施令。
同時,很多企業在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對問題本質理解不深的情況。
比如不少公司CEO把擁抱AI時代的任務下放之后,團隊執行者可能會被外部信息所干擾,而選擇自己去搞個基礎模型。
市場有消息稱,截止10月份國內已經發布了238個大模型,而6月份的時候是79個,相當于4個月就翻了3倍。
很大程度上,這相當于重復造輪子,是一種資源浪費。
一方面,要開發好用、可用的大模型,本身存在很高的技術和成本門檻,同時也只有持續投入,不斷迭代,才能夠產生智能涌現能力。
換句話說,對于入場者來說,這是個成本高企,也是個時間精力高企。
同時,放到市場上,由于沒有智能涌現能力,專用大模型的價值其實非常有限,目前國內有200多個大模型其實都沒有什么使用量。
另一方面,大模型本身并不產生價值,而創造價值的關鍵點正在于,以其為基礎底座,涌現的無數AI原生應用。
今天的AI時代,優秀的AI原生應用還未出現,這正是創業者千載難逢的機會。對于大部分公司來說,著力點應該放在如何用好最強大的基礎大模型,做出更多的超級應用。
正如李彥宏所說:
我們需要的是100萬量級的AI原生應用,而不是100個所謂的大模型。
如果將投入、精力放到也構建一個基礎大模型上,對于創業者來說的話,即消耗了公司有限的資源,也容易錯過了機遇窗口。
這就需要CEO親自參與進來,擁有清醒認知,才能保證路線在執行中不會出現偏差。
身先士卒,以身作則
當然,還有一點。
那就是,只有CEO才會關心新技術對自己業務的關鍵指標是不是產生了正向作用。
比如對于互聯網產業而言,大模型有沒有給你的DAU、用戶時長、留存率、變現效率帶來正向影響,對于所有企業來說,大模型有沒有讓你的成本變低,收入、利潤變得更高,增速更快?大公司分工明確,CEO必須主動引領這個變革。
李彥宏以自家產品百度文庫舉了個例子。
“現在,百度文庫可以在1分鐘內生成一個20幾頁的PPT,包括圖表生成,格式美化等,而且幾乎是零成本。新文庫也實現了從內容工具到生產力工具的轉變。”
顯然,在擁抱AI時代上,從前瞻、決策、方向、執行,再到實時關注成效與否等全推進流程上,都得一把手貫穿始終。
這是一把手工程。
李彥宏是這么認為的,也更是這么做的。
今年2月份,在公司內部信中,李彥宏向百度全體早早明確,“AI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臨界點,各行各業都不可避免地被改變。中國AI市場即將迎來爆發性的需求增長,其商業價值的釋放將是前所未有的、指數級的?!?/p>
并表示,“我們計劃將多項主流業務與文心一言整合?!?/p>
當季度,李彥宏的OKR內容顯示,其關鍵任務為“引領搜索體驗的代際變革”。這指的是,在該季度,當文心一言發布后,百度搜索即會全線接入文心一言。
再之后,便是百度 App、百度文庫、百度電商、百度營銷、百度聯盟、百度地圖、百度網盤、百度 AI 智艙等業務陸續接入文心一言。
無論從認知,還是工作重心,以及業務接入規劃等等,李彥宏都是主導者,且是推動者。
這使得百度成為全球第一個發布大模型的大廠,也讓百度自身應用率先在大模型賦能下完成重構,進入了AI原生應用時代。
這是對內。
對外,李彥宏也甘做“文心一言”大模型的代言人。
從3月份的文心一言發布,再到此次11月舉行的2023西麗湖論壇,據AI藍媒匯不完全統計,這期間,李彥宏已經在約8個公開場合中,圍繞“文心一言”、圍繞大模型、圍繞AI原生應用等公開發聲。
身先士卒,拼在一線。
人們總是非常期待AI能夠帶來更多想象力,能夠造福人類。不過在這個愿景實現之前,一把手們需要先動起來,正如李彥宏那樣。
附:李彥宏《AI原生時代:“冷”思考和“熱”驅動》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很高興來深圳參加西麗湖論壇。我想借此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對大模型和AI原生應用的一些思考。我演講的主題是《AI原生時代:“冷”思考和“熱”驅動》?,F在人工智能很熱,但我想首先分享兩個“冷”思考。
第一個,中國的大模型很多,但是基于大模型開發出來的AI原生應用卻非常少。有報道說,截止10月份國內已經發布了238個大模型,而6月份的時候這個數字是79個,相當于4個月就翻了3倍。但中國有多少AI原生應用呢?我想在座的各位,很少有人能說出一二個來。
如果我們看國外,除了有幾十個基礎大模型之外,實際上,已經有了上千個AI原生應用,這是在中國市場上沒有的。而我認為,人類進入AI時代的標志,不是產生很多的大模型,而是產生很多的AI原生應用。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看PC時代,基本上只有Windows一個操作系統,但是基于Windows系統開發的軟件有很多;移動互聯網時代,主流操作系統也只有安卓和iOS兩家,而移動應用有800萬之多。大模型時代其實也是類似,大模型本身是一個基礎底座,類似操作系統,那么最終開發者要依賴為數不多的大模型來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原生應用。所以,不斷地重復開發基礎大模型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AI原生時代,我們需要100萬量級的AI原生應用,但是不需要100個大模型。如果我們的產業政策能夠更加鼓勵基于大模型的AI原生應用,我們一定能夠構建起一個繁榮的AI生態,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第二個冷思考,由于沒有智能涌現能力,專用大模型的價值其實非常有限。我看到一個現象,很多行業、企業,甚至很多城市都在買卡、囤芯片,建立智算中心,想要從頭訓練自己的專用大模型。殊不知這樣煉出來的大模型是沒有智能涌現能力的。
因為,只有當你的模型的參數規模足夠大,訓練數據量足夠多并且能夠不斷投入,進行迭代,才能夠產生智能涌現,大模型才能具有觸類旁通的能力。也就是說,你沒教過的東西,它也會了。所以,大模型的產業化模式,應該是把基礎模型的通用能力和行業領域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也就是大模型套小模型,專用的小模型反應快,成本低,大模型更智能,可以用來兜底。
自從8月31號開放以來,文心大模型的API調用量,呈現了指數級的增長。國內有200多個大模型,上了這個榜單、進了那個排名,但其實調用量是很小的。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調用量比這200多家大模型的調用量加起來還要多。
剛才說了兩個“冷”思考。作為一個在AI領域工作超過十年的從業者,我對大模型和AI原生應用的巨大價值和影響力,都深信不疑。所以我想說一說,AI原生時代的三個“熱”驅動。
第一,強大的基礎模型,會驅動AI原生應用爆發。
中國有領先的基礎大模型,這是AI原生應用發展的堅實基礎,是底層的能力。3 月16日,百度率先發布了基于文心大模型3.0的文心一言產品,之后快速迭代。
上個月,我們又發布了文心4.0版本,在網站和APP上叫做文心一言專業版。4.0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文心大模型,在理解、生成、邏輯和記憶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
比如,在生成能力上,文心一言除了生成文字內容,還包括圖片、視頻、數字人等等多模態內容,可實現的創作體裁超過200種,你讓他寫一首李白風格的詩,寫出來就像李白,你讓他寫一首杜甫風格的詩,寫出來就像杜甫,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寫作需求。
在邏輯和記憶能力上,相比之前的版本也有了成倍的提升。而AI原生應用,就是基于大模型智能涌現后產生的理解、生成、邏輯和記憶能力而開發出來的應用。
這些能力是過去的時代所不具備的,因而才能打開無限的創新空間。作為基礎底座,大模型可以支撐無數AI原生應用的開發。但是,直到今天,無論是中國也好,美國也好,我認為最好的AI原生應用還有沒出現。
就像移動時代誕生了像微信、抖音、Uber這樣的“mobile-native”的應用一樣,AI原生時代一定會有優秀的AI原生應用是基于這些大模型開發出來的。而深圳有著豐富的場景和深厚的產業基礎,在AI原生時代深圳一定會再次成為創新創業的沃土。
第二,擁抱AI時代,需要由CEO、一把手來驅動。
今天,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機遇是堪比工業革命的大機遇,這一點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每一家企業、每一個組織,都在思考如何擁抱這個新時代,如何利用這一新技術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如同任何新鮮事物都有一個接受過程一樣,最早接受的是C端用戶和創業企業,之后是中小企業,最后接受的才是大企業,因為大企業天然保守,對新生事物不敏感,不愿意冒風險。
我見到很多企業,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視這次機會,但是對問題的本質理解不深,CEO把這個任務交給IT負責人,IT負責人和工程師天天被那些所謂的“震撼發布”、“史詩級的更新”、“iPhone時刻”、“炸裂”這些說法所忽悠,都想去自己搞個基礎模型,或者按照網上傳播的評測方法來挑選一款評分高的大模型,大家就以為這就是擁抱AI時代了,殊不知大模型本身不僅不產生任何價值,還造成了對公司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擁抱AI時代,為什么需要一把手來驅動?
因為只有CEO才會關心新技術對自己業務的關鍵指標是不是產生了正面作用。比如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大模型有沒有對你的DAU、時長、用戶留存這些指標產生正面的影響。其實對于所有企業來說,更簡單、更直接的是對你的收入和利潤增長有沒有產生影響,對你成本的降低有沒有產生影響。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小公司一把手什么都管,就更容易開發出適合自己的原生應用,大公司分工明確,CEO如果不主動引領這個變革,就很容易被帶偏。
在百度我們堅決地對旗下各個產品線進行了AI原生的重構,給大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智能體驗。比如,新搜索具有極致滿足、推薦激發和多輪交互的特點,當用戶提出一個問題時,新搜索不再是提供一堆鏈接,而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生成文字、圖片、動態圖表等多模態的答案,讓用戶一步獲得滿足。
再比如,以前準備一場演講,要耗費好幾天時間制作講稿和PPT,剛剛也講了,寫文章3000字可能一分鐘就完成了。現在,百度文庫可以在1分鐘內生成一個20幾頁的PPT,包括圖表生成,格式美化等,成本幾乎是零。新文庫也實現了從內容工具到生產力工具的轉變。因為有了這樣的原生化改造,文庫的付費率有了明顯的提升,這就是我說的AI對業務關鍵指標的促進作用。
更大想象空間在于,大模型催生出過去從來沒有過的AI原生應用。百度也在孵化全新的AI原生應用。比如智能代碼助手Comate。今天百度有上萬個工程師,百度現在每新增100行代碼,就有20行是AI生成的,而且這個比例還在快速增長中。這樣的AI原生應用,通過人機協同,幫助我們大幅度提升研發效率。而AI原生應用帶來的改變,我認為,才剛剛開始。
第三,繁榮的AI原生應用生態,會驅動經濟增長。
好的應用會帶動市場,倒逼市場變化。類比來看,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達到65%。這主要是因為國家政策的扶持拉動了應用端,拉動了市場的需求,比如對于新能源車的車輛購置稅減免,不限號不限行等等這些手段,都有效拉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增長。AI產業也是需求驅動,所以應該是在需求側、應用層發力,就像補貼新能源汽車用戶一樣,鼓勵企業調用大模型來開發人工智能原生應用,用市場手段推動產業發展。
我之前說,AI時代的技術棧分為四層,也就是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和應用層。無論是芯片也好、框架也好、模型也好,都是需要AI應用來驅動的。只有通過更多的場景落地應用,才可以形成更大的數據飛輪,才能夠讓芯片做到夠用、好用。
全球來看,AI原生應用正在成為主要的趨勢。微軟其實并沒有自己的基礎大模型,它是跟OpenAI合作的,但是它有最成功的AI原生應用,大家知道就是Office365的Copilot,30美金一個月。百度從做AI的第一天起,就非常重視生態的建設,目前已經擁有了超過800萬AI開發者。
不久前,百度上線了大模型插件平臺,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把自己的數據和能力,快速地變成插件。比如法律助手、簡歷助手、裝修助手、旅游、辦公等等助手類插件。插件是一類特殊的AI原生應用,不僅容易上手,還能讓企業在私有數據沒有泄露風險的情況下,更便捷地用到大模型的能力,大大降低了開發者門檻,有利于構建繁榮的AI原生應用生態。
API是AI原生應用調用大模型的主要方式。在制造、能源、電力、化工、交通等實體產業,都將成為大模型和AI原生應用極為重要的落腳點,也將成為推動數實融合的主陣地。
今天,在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上,已經有超過17000家企業在這里開發產業模型和解決方案,除了剛才提到的行業,也包括教育、電商、短視頻、游戲等多個行業。未來,每一家企業跟自己客戶打交道的方式,都會轉變為AI原生應用,這將大幅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無論是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還是個人工作效率的提升,都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AI應用生態的繁榮就會成就經濟繁榮。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講了這么多大模型和AI原生應用,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去使用它、了解它、體驗它、投入到AI原生應用的創新中,共同創造一個百花齊放、無限可能的AI原生時代。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