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封華 編輯 | 魏曉
一只貓在床上睡覺,忽然就被飛來的外星人抓到UFO上了;三國時期的劉備、諸葛亮,開口卻在討論基金股票,還用手機與張飛視頻連線……
各種新奇的AI視頻正在風靡全網,動輒幾十、上百萬的播放量,催生了不少熱門賬號。這背后,博主可能根本沒有視頻制作專業背景,而是利用Agent智能體等AI工具進行創作。
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創意無限,都預示著Agent或將徹底改寫各種創意行業。
但市面上單個智能體的能力有限,效率和成功率都不盡如人意,普通人如何使用AI生產力工具,零門檻進行自媒體創業?納米AI給出了答案。
8月1日,360集團AI產品納米AI超級搜索升級為納米AI,產品能力升級為多智能體蜂群,成為全球唯一真正進化到L4級別智能體,首次實現多智能體拉群組隊分工協作。
用戶只憑一句話,就能調用多智能體協同制作創意視頻,效率和成功率直線上升。有此創業起號神器,何愁內容枯竭,爆款不來?
不僅如此,目前納米AI已經上線十多類多智能體蜂群,涵蓋視頻制作、內容創作、行業研究、電商帶貨、旅行規劃等多個場景。
AI藍媒匯深度體驗納米AI后,感到AI大生產時代,終于要來了。
創業起號,一人足矣
一直以來,使用AI輸出創意作品,并沒那么容易。
雖然Agent智能體的出現,令AI生產力有了極大進化,但面對跨領域的復雜任務,單個智能體的能力始終有邊界。
從智能體發展的四個階段看,L1智能體的能力僅限于問答,更像個供消遣的玩具;L2智能體雖可執行任務,但流程還必須由人來設置,相當于一個效率工具;L3推理型智能體的代表是首發版的Manus,可以自主規劃完成任務,單兵作戰的能力已經很強,但受限于技術框架,缺乏協同規劃能力。
如果要調用多個智能體完成復雜任務,效率與正確率均會有所下降。通常來說,如果單個智能體成功率能夠達到90%,5個智能體協作的成功率甚至可能會降到50%以下。
只有L4智能體,才能實現多個推理型智能體的組隊協作,就像搭積木一樣,把不同專長的推理型智能體組合起來,為人們服務。
L1—L5智能體的典型應用與能力特征
當前,納米AI率先做到了。
產品能力升級為多智能體蜂群后,納米AI成為全球唯一真正進化到L4級別的智能體,首次實現了多智能體拉群結隊全自動完成復雜任務,可以靈活架構、多層嵌套,像蜂群一樣通力協作。
AI藍媒匯體驗了納米AI的“一句話生成長片”功能,效果十分驚艷。
輸入“生成100字非遺剪紙宣傳片”后,納米AI開始了步驟清晰的自動化處理過程,自己只需要靜待結果。
納米AI把整個流程拆解成了“搜索信息、生成文案、生成分鏡腳本、文生圖、AI配音、圖生視頻、視頻拼接、添加 BGM”等環節,用到了“全能編劇大師”“高級分鏡頭專家”“高級剪輯師”等多個智能體。
每個細分任務都由不同的智能體負責完成,整體形成一個自動化工作流,期間可以手工選擇生成風格,或者全權托付給納米AI。
最開始的時候,納米AI調用了超級搜索智能體,基于30個搜索結果,自動形成了文案和分鏡腳本。
進一步,納米AI又調用了AI語音生成智能體,完成了文案配音,同時以圖片生成智能體,生成了多張人物和剪紙畫面作為分鏡圖片,再由極速視頻生成智能體生成視頻片段。
最終,由影視后期專家智能體,將多段分鏡頭視頻進行拼接,加上BGM,就能夠產出成品了。如此一來,用戶只用一句話,就得到了一個有聲有色的優質短視頻。
在整個過程中,每個步驟都能被用戶清晰看到,并能夠實時根據需求調整,并且不需要編寫任何代碼,這對于普通自媒體博主來說,極大地降低了創業門檻。
此次30多秒的短視頻,共消耗了約384萬的tokens。這個任務,僅是小試牛刀,納米AI的能力遠不止于此。
AI藍媒匯獲悉,納米AI智能體蜂群已實現,連續2小時執行超1000步任務不中斷,消耗token超2000萬,能夠實現更好的效果。
從實際效果來看,納米AI簡直就是自媒體創業的起號神器。用戶只要簡單動動手指,就可以成為“導演”,實現“零門檻”創作視頻,還可以快速生成營銷類視頻,為企業發展助力。
如果說以往AI有不低的門檻,那么以納米AI為始,AI將正式步入零門檻時代,從此人人都能成為“超級個體”,都有機會成為網紅大V。
中國科技公司接棒
引領世界AI技術突圍
2025年會成為智能體爆發的元年,這一判斷已經基本成為業內共識。
OpenAI、谷歌、微軟等國外科技巨頭,以及字節跳動、阿里、騰訊、百度等國內科技大廠紛紛入場布局。
一場由全球科技巨頭共同推進的技術浪潮已然到來。
過去半年,隨著技術進步,各類Agent產品紛紛出現。例如今年1月份OpenAI發布首個智能體Operator;2月份,又發布了名為“深度研究”Agent;今年3月,橫空出世的Manus,號稱是世界上首個通用Agent,一經發布火爆全網;此后還有眾多垂直領域Agent接連登場。
百舸爭流之下,差距也一點點被拉開。
今年6月份發布的AI產品榜首次增加了智能體榜單,排名第一的并非此前大火的Manus,也不是其他科技大廠,而是由納米AI取得桂冠嗎,其以156.67M的月度Web訪問量,斷層式領先了第二名Manus近10倍。
7月17日,OpenAI的ChatGPT Agent姍姍來遲,放在如今的技術大競賽中,已沒有了當初發布ChatGPT的驚艷感,其多步驟任務規劃、工具調用、上下文記憶等功能已然不足為奇,并沒有拿出超越國內智能體的能力。
這意味著,當AI從“對話式”向“任務執行”階段進化,中國AI技術與世界的差距正在急速縮小,尤其從智能體能力來看,國內科技公司正在引領世界。
納米AI的360智能體工廠,還允許用戶通過零代碼的方式創建符合特定需求的智能體,自行搭配智能體組合,就像邀請多位專家一同為你服務,量身定制專屬于自己的專家團。
目前在納米AI上,已經有超過5萬個L3級推理智能體,隨時為用戶待命,人人都能搭建自己的Manus。
“在未來有了智能體之后,人不是被淘汰,而是要帶領智多個智能體構成數字團隊,成為智能體的規劃者、領導者、監督者,主要負責目標的設定和價值判斷,并在最后拍板做決定。”8月4日晚上,周鴻祎在直播中暢想了未來的工作模式。
在未來,AI逐步走向效用落地,為人類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才能實現AI技術的最大價值。從納米AI突飛猛進的進展來看,那一天或許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