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給國產大模型來顆華子。
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1600枚 、4.5億元。
2023年尾聲,華為接到了一筆大額訂單。
訂單來自百度。市場消息顯示,百度在今年下半年向華為訂購了1600枚昇騰910B AI芯片,總價值高達4.5億人民幣。截至目前,華為已交付了其中60%以上,超過1000枚。
這批AI芯片計劃分布在200臺服務器中,手邊正在運轉的文心一言,可能就已經用上了由華為提供的部分算力支持。
無獨有偶,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也在近期烏鎮峰會上表示,公司采購了1000片左右華為AI芯片,比百度還早。
在此之前,幾乎全部國內AI大廠都是英偉達的忠實客戶。坊間流傳過的一份《阿里AI專家交流紀要》顯示,包括BAT在內的頭部公司,曾在短時間內緊急下單50億美元用于向英偉達搶購算力芯片,訂單細節包括價值10億美元的10萬顆英偉達A800處理器和40億美元的AI相關GPU。
價格高昂,且A800本來也不是行業最優選,它是在美國禁止向中國銷售 A100 和 H100 芯片后英偉達賣給中國客戶的替代品。何況沒過多久,A800/H800、4090顯卡等又一批算力硬件也一并被列入了封禁套餐。
算力短缺和糟糕的外部環境疊加,無疑讓行業緊張。任何一筆跟英偉達交易,都可能成為最后一筆甚至半路夭折,顯然是不能接受的。
自主可控的plan B遠遠好于陰晴不定的plan A,國產替代方案從一個選項被逼成了剛需。既然算力真空已經形成,市場需求隨AI行業發展還會不斷擴大,搶占這片市場,就等于搶占了今后相當一部分的話語權。
第一位搶單者已經出現: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就像芯片戰爭不能沒有華為。
算力之爭
為了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
這句被寫在華為基本法第一條的話,放在芯片賽道同樣適用。實際上,算力這個領域華為已經做了不止五年。
2018年,華為首次對外公布了昇騰910芯片的相關信息,并于轉年召開發布會,宣布該芯片正式進入商用期,作為打造全棧AI生態、成為算力提供商戰略的重要支點。
彼時的華子風光無限,高端手機市場跟蘋果打得不分伯仲,5G建設放之四海也都遙遙領先。
華為官方聲稱,一年前公司內部就對昇騰910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這顆芯片完全達到了既定的算力規格,且達到規格所需的功耗僅為310W,遠低于設計規格350W。
時任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已經將昇騰910用在了實際的AI訓練任務中,可以配合最新的華為MindSpore全場景AI計算框架使用,與當時主流訓練單卡配合TensorFlow相比,性能提升了接近兩倍。
昇騰910是算力最強的AI處理器
圖/ 徐直軍
也正是這一年,華子登上了老美出口管制的黑名單。
從當時情況來看,這款制程為7納米工藝的AI芯片實際上并沒能真正撬動英偉達的市場主導地位。分別在2020 年和 22 年推出A100和H100片后,英偉達繼續穩定地保持著對全球算力市場的絕對控制,這一趨勢在ChatGPT掀起大模型浪潮后更為明顯,超過90%的全球份額幾乎已是壟斷,現有的人工智能項目對英偉達軟硬件生態系統也大多高度依賴。
華為此番推出的昇騰910B,什么水平?官方口徑稱其能力“基本可對標英偉達A100”——這個基本,一聽就不太領先。無非是工藝方面的問題,制程精度不夠高、功耗水平差一些。從網傳的對比圖來看,910B的性能應該是介于A100和A800之間,比A800強一些。
圖片來自網絡
略顯無奈的是,英偉達也沒閑著:公司高層此前已經確定,原本兩年更新一次AI芯片架構的節奏,將縮短為為每年一更。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黃仁勛帶著性能較H100提升了60%到90%的最新一代H200芯片亮相,系統預計明年二季度上市,在沒有獲得出口許可證的情況下依然排除中國市場。
底子本來就好的英偉達越跑越快。再看華子,僅憑“基本”對標的水平,短期內顯然無法撼動英偉達,但對于國內AI企業來說,這已經是目前有且僅有的自主可控算力,最先進的國內選擇。
這是從0到1的突破。當年羅布泊原子彈試爆,外面的第一反應不是“他們造的不夠先進”,而是“壞了,他們有原子彈了”,一個道理:
首先你得有,其次都是其次。
爭取議價權
“來自美國的限制,將為華為在其價值 70 億美元的國內市場擴張創造機會。”
并不是空穴來風,分析師的預測正在步步應驗:通過與華為的合作,國內兩家頭部人工智能企業已初步找到了自研算力的支點。
八月,科大訊飛與華為合作的“訊飛星火一體機”出現在訊飛星火3.5發布會現場,高層表示,兩家公司聯合打造的國產AI一體化方案,客戶可以在國產自主創新的平臺上部署大模型。
同期,百度也與華為達成合作,共同推進在昇騰AI上與飛槳平臺、文心大模型的適配,“超級AI算力+大模型算法正在成為國家和產業戰略核心競爭力”。
公開資料顯示,近期又有包括騰訊(微信)、支付寶、小紅書、美團、B站在內的多家頭部互聯網公司宣布參與鴻蒙原生App研發、加速布局鴻蒙生態。
9月20日的2023華為全聯接大會,時任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用大段篇幅講述了華為All Intelligence戰略布局。中間她提到華為“軟硬芯邊端云”的融合能力,其實就概括了華為布局的芯片、傳感器、AI底層算法、操作系統等終端,以及在中心節點之外負責邊緣計算的節點、物聯網和云服務等平臺。
其中,算力是核心驅動力。
孟晚舟稱,華為給自己的定位是AI百花園的黑土地,即滿足各行各業多樣性的AI算力需求。
打造中國堅實的算力底座,為世界構建第二選擇。
與其說訂購 910B “是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無法再從英偉達購買的情況”,倒不如解釋為國產人工智能以及一眾硬科技企業,都已經將算力底座自主可控作為“必須實現”的目標,而不再只是選擇。
假以時日,國內一眾科技企業、系統都能完成國產算力芯片適配,即便英偉達再找上門來談合作,想進門的門檻也會很高,需要拿出誠意,參與競爭,
即便談不攏,也有了拒絕的底氣和理由:不敢用,也用不上了。
議價權,才是自主可控帶來的真正紅利。
當然這是后話了。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