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沃教學大模型給未來教育提供新解
作者|黑羊 編輯|魏曉
百模大戰的AI時代,專注教育的希沃,要通過大模型建立一套教育數字化新形態。
10月17日晚,視源股份旗下品牌希沃舉行了“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希沃教學大模型首秀,并開放內測。
訓練一個專業的教學大模型,希沃動用了教材、教案、課件、習題講座等多達2200億token的數據——這些對教育的理解,源于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希沃品牌首次進入教學課堂。
但如今,動輒千億級的大模型,已經稀松平常,要想讓工程師訓練出的模型有用武之地,最終還是需要與相關場景相結合。
這個場景就是課堂教學,也是希沃最專注的領域。
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上,希沃宣布將推出AI教學終端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軟件平臺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此外,希沃還展示了“AI閱讀指導師”——一項在希沃學習機上內測的新功能“AI繪本閱讀體系”。
“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上,視源股份董事、首席技術官楊銘:“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讓希沃教學大模型變成老師的盔甲和武器,讓他們變得更強大,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訓練模型、結合場景、設計產品,看起來,希沃在做所有科技公司都在做的事情,不過更為關鍵的是,專注教育本質,這家公司更關注教育的創新和未來。
教學大模型,希沃不是做噱頭
希沃的自我定位是“教育數字化應用及服務提供商”。
這很精準,專注教育14年的希沃關注學生,更關注課堂。
在今年ChatGPT掀起大模型狂風后,幾乎所有科技公司都在下場訓練大模型,火燒正旺的時候,希沃冷靜的做了一場深度的市場調研——這么多模型一起涌現,這項技術能為教育的未來做什么?改變什么?
此次“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里,希沃提出了更深層的問題:大模型之于教育,核心問題是“教什么”和“怎么教”?
比如,教師如何具備駕馭人工智能的能力?課堂環境怎樣具備安全、豐富、有趣,還要讓學生鮮活、完整、真實地參與?除此之外,新技術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供更具意義和挑戰性的任務?要怎樣利用新技術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建立起內涵豐富、關注個性的教學系統?
這些問題的答案,教學大模型都在回答。
希沃商用顯示事業部副總經理黃柏林在“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上說:“過去14年來,希沃一直專注于服務教師教學,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對專業成長有追求的老師,往往非常重視向名師學習以及教學反思。有的老師會想辦法,把自己的授課過程錄制下來,要知道師生互動稍縱即逝,這一發現反而激發了研發團隊,我們非常希望將老師從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如何更智能的解決上述問題?工程師們展開了一系列研究。”
希沃最終將研發大模型的核心定在關注教師。他們認為,只有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創新教學模式,才能讓教師成長,同時也讓學生一起成長。
基于此,希沃教學大模型具備了課件自動生成、集備研討、智能反饋、學情分析等功能,能幫助教師更高效地完成教學教研任務,提高教學質量,賦能教師的成長——這之后,就是億級別的模型訓練,而工程師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模型與產品端相結合?
最終,研發團隊將教學大模型塞進一塊算力達32TOPS,相當于30臺高性能電腦處理能力的AI芯片中,并推出了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不僅在運算效率、安全性和穩定性上都有極大的升級,畫面清晰度、可視度等多個方面都進行了創新升級。
教學大模型實現了本地化運算處理,能智能化采集師生互動、提問理答等課堂數據,讓教師能夠及時收到課堂分析報告,進行教學反思和改進。
“未來,需要在教室中配備更專業化、智能化的產品,集成AI和算力的新型教學終端,會成為教育的基礎設施,對教學、教研帶來深遠的影響。”黃柏林認為。
對于用戶而言,大模型+交互智能平板,看起來非常具有未來感,而希沃的初衷,還是讓技術回歸教育本身。
在“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上,黃柏林說:“我們認為,教育教學不能將就!”
未來教育,AI到底能做什么?
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就是談教育的未來和創新——這家熱愛教育的科技公司,正在挖空心思地為家長、教師、學生提高教育的質量和份量。
除了硬件還有軟件。
希沃軟件平臺總監劉霄翔,在“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上以”備課“為點,舉出了生動的例子:“一個成熟的老師每天的備課時長至少需要2個小時,如何將老師的備課時長從2小時縮短到20分鐘,是否能依靠AI生成課件。希沃白板為此推出了課件一鍵生成的功能,只需要輸入對應的課文名,點擊章節名稱,這時希沃教學大模型就會結合老師的個人畫像、課件制作風格、新課標要求、課堂反饋等信息,生成出一份有個人特征的、美觀實用的、符合要求的互動課件。”
除此之外,AI結合軟件,在教師結束授課后的5-10分鐘內,就可以生成一份課堂教學分析報告。
AI的動作如此之快,分析內容還非常全面——課堂視頻、文字實錄以及教學過程中課堂內容等方面的數據分析和建議,都包含在內。教師根據報告分析內容,即可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并制定針對性的提升培訓計劃。
這些神奇的功能,構成“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
對此,劉霄翔總結:“希沃教學大模型,將AI能力貫穿課前、課中、課后,讓老師在每個環節都能有一個專屬‘助教’,讓老師的成長擁有更多可能。”
希沃認為,它為教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以數據為基礎的教學方式。通過AI技術的支持,教師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生的需求和特點,為自己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學策略和工具。
實際上,除了應對課堂教育,希沃還著眼于家庭教育——用AI為兒童的“未來教育“賦能,并解決一些家長面臨的教育困境。
希沃消費者終端事業部產品總監石思韜在“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上說:我們看到了AI對老師的賦能,而如何通過AI為孩子培養起終身學習能力,一直是我們重視的方向。
希沃展示了“AI閱讀指導師”——一項在希沃學習機上內測的新功能“AI繪本閱讀體系”。不要小看這個功能,在短視頻快速橫行的當下,許多孩子面臨著識字量不足、閱讀興趣難以激發以及家長無法陪伴閱讀等痛點。
通過AI,軟件以月為單位,自動生成專屬的閱讀計劃,并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繪本書目。而AI繪本共讀功能,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可以根據閱讀計劃進行交流,有效提升親子互動質量。這同樣有助于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并培養他們的個性化閱讀習慣。
在“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上,石思韜認為,“AI繪本閱讀體系”恰恰彌補了孩子缺失的閱讀陪伴:“希沃學習機即將帶來的全新AI繪本閱讀體系,不僅希望解決當下對孩子的陪伴問題,更要為孩子長期培養起閱讀和學習的興趣。”
這些都是希沃正在做的事情,將人工智能與教育數字化深度融合,推送創新教育場景的應用。
今年10月11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在“算力+教育”方面,文件提出,鼓勵科研院所根據需求適度建設算力資源,有效支撐面向重大項目或課題的開發與創新。推進公共算力資源覆蓋校園,鼓勵各類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積極運用算力平臺為學校實習實驗實訓環境、平臺和基地建設及轉型發展提供支撐,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體系內在質量水平。
這恰恰說明了,探索新技術,不斷推動創新,是未來的教育之本,而只有通過創新,才能為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環境和資源,讓他們能夠在更好的學習環境中不斷成長。
視源股份董事、首席技術官楊銘,在“希沃未來教育創新日“上也說: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老師們前進一步,就等于我們的下一代,也前進了一步。如果AI技術有能量改變世界,像希沃這樣的科技企業,應該把這種能量變成老師們的盔甲和武器,讓他們能在這一場技術革命中,變得更加強大,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