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余承東現在的金句是:起死回生,真不容易——作為華為車BU的董事長,這句話指的是新款問界M7。
這車的確爭氣。
9月12日上市后,僅用了25天,就收獲了超50000臺大定客戶。問界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爆款車,余承東的華為車BU“智選”方案揚眉吐氣,華為則在MATE60“遙遙領先”的余音未了中,又迎來車圈的集體贊嘆——但僅僅在兩個月前,老款M7差點就偃旗息鼓了,8月只有988輛的銷售,確實“不太容易。”
現在則完全不同。
微博上,“問界新M7上市25天大定突破50000臺”成為熱門話題,總閱讀量超過850萬,互動量超6500,那張用巨大阿拉伯數字標明訂單量的問界海報,幾乎成為車圈博主的標配,被掛在顯眼的位置。
線下,想試駕爆款也并不容易。
一位試駕過老款問界M7的購車者告訴AI藍媒匯,之前只要撥打問界的試車電話,工作人員會帶車上門試駕。但現在,天津的問界4S店銷售人員表示,10月的試駕已經排滿,只能“看機會加塞兒”。
新款M7成為爆款,相關的用戶畫像也被公布——這款車的主力消費人群是30-50歲,多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的男性用戶。
問界M7“定位”中年,這也意味著,華為進入了真正的消費主力軍視野。
誰也沒料到M7成為爆款
問界M7成為爆款,不是第一次,當年老款上市的時候,一樣有“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高手架勢。
李想記得最清楚。
他曾在微博上說:“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HW(華為)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ONE的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一個季度就虧損了十幾億,團隊都被打殘了……”
2022年10月,老款問界M7的月銷量曾達到5226輛,但好景不長,到了今年8月,M7只賣了988輛。
原因在于,與同檔次的理想L8相比,兩者的價格區間高度重合,但在空間尺寸上,卻與L8等有著一定差距,而在智能化配置上,當時的問界M7并未搭載華為的ADS高階自動駕駛系統,這意味著作為一款智能新能源車,之前的M7”有點傻”。
怎么辦?燒錢做改款。
到了新款M7上市時,余承東說:華為投入了5億元對新車進行升級,用了更扎實的材料和更好的技術,為用戶帶來比遙遙領先更領先的極致體驗。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被裝上了,“遙遙領先”的智能配置回歸,實現了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此外,新款雖然在尺寸上和老款相當,卻有五座版可以選擇,極大增強了后排空間。
說白了,雖然沒有冰箱彩電大沙發,但華為在智能系統上加持,24.98到32.98萬元的售價,也比老款下調了4萬元,并且在10月7日前還享受3萬元的購車權益。
但就算這樣,市場也沒有預料到新款問界M7能夠如此火爆。鄰居小鵬之前發布了改款G9,在30萬以下的智能SUV里,配置旗鼓相當。
有汽車博主在余承東喊出“起死回生”后分析:新款M7 發布之后都是明牌信息,但幾乎沒有人預測到了國慶之后, M7 能到 5 萬的大定。
用戶畫像中的“遙遙領先”
定量增加,M7開始調整增加產能。
一張網上流傳的“供應力增加”表格中顯示:10月5日前,問界新M7將完成第一階段每天450輛車的供應能力建設,根據市場需求,賽力斯二工廠將于11月1日按照每天750輛車進行生產,現要求全供應鏈供應能力在10月30日前提升至同樣水平。
落款是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微博上有人據此評價:說明華為自己都沒預料到會這么好。
實際上,在M7賣爆的同時,網上也給這輛爆款車下了定義,不是余承東口中的“智能天花板”,而是,中老年人的第一臺智能車。
在車fans公布的“問界M7上線72小時數據”中,購買這款車的用戶80%為男性,年齡在30-50歲之間,職業以事業單位為主。且國慶進店量爆發,看手機客戶直接帶動問界新M7。
實際上,如果與Mate用戶進行對比,二者也有相似之處。
在華為自己公布的Mate手機用戶畫像中,70%用戶個人月收入超萬元,57%從事白領公務員或企業中高層工作。從購車數據來看,華為確實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特別是Mate60的發布,無疑對新款M7的銷量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上述M7用戶數據還顯示,購車用戶中有60%選擇了智能駕駛,這表明更多人對智能駕駛系統正形成一個認知:智駕就應該是一個必要的功能,甚至會影響車的保值率,智能并不是先鋒年輕人的專屬需求。
當然,抓住30-50歲的用戶,或許不是華為有意而為之,但這個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卻成為M7最主力的消費對象。
有錢、有事業、穩定的這群人,對連“發布會都有央媒轉播”的華為,有著絕對的偏愛,更何況由華為全面參與的問界M7呢?
汽車博主@ 42號車庫-萊因哈特也說:你也可以想想你那些有消費能力的長輩和親戚們,他們中有誰在買車之前是看過發布會的?而這群人,又有誰是不認識華為,不相信華為的?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