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算是雙向奔赴。
傳聞已久的,奧迪向上汽購買電動平臺這事兒,昨晚終于由大眾集團官宣了。但這一消息顯然抵不上大眾將與小鵬汽車合作來的炸裂。
昨天晚上11點半,經常發自家廣告的何小鵬微博上,多了一張他和大眾中國CEO貝瑞德的合影。
何小鵬說:這張照片拍了好久了,一直沒有放出來。今天官宣,感謝Ralf和大眾所有朋友的信任,說到努力做到是最基礎品質,我期待大和小的攜手,將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產品,最好的品牌帶到全球。
這之前,大眾集團宣布,將通過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合作,大眾汽車集團將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并獲得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成為何小鵬、阿里巴巴之后,小鵬汽車第三大股東。
這則消息先是讓小鵬的美股股票一度瘋狂拉高40%,市值達到188億美金;同時又震爆車圈——誰也沒有想過在合作外資傳統車企這件事上,小鵬會半路殺出。
幾個月來,小鵬汽車的銷售確實能用“慘淡”來形容。
據乘聯會公布的今年6月數據,小鵬汽車6月共交付新車8620輛,雖然上升15%,但“蔚小理”另外兩家,理想在6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萬,蔚來受益于官方價格調整,交付量也重回1萬輛大關。
在6月新能源車銷售排行榜上,小鵬位列17。
大眾的新能源車銷量也絕算不上好看,排行榜上只比小鵬高出一丟丟。
一汽大眾6月份銷量為8785輛,上汽大眾的銷量為9003輛,南北大眾加起來也只接近2萬輛的銷量,與排行第一,銷量了251865輛的比亞迪一比,還沒趕上人家的零頭。
所以高高在上的傳統德系頭牌自然慌了,不得不放下身段,買中國技術,甚至合作國產車企。而另一邊的小鵬,早就瞄上了傳統車企,為了挽回新勢力的地位和慘淡的銷量,請出原長城汽車銷售高管王鳳英出山打理市場。
這么來看,需要國產新能源拯救的大眾,牽手需要傳統車企拯救的小鵬,這種合作,與當年外資車企入華“用技術換市場”,一點都不違和。
大眾要技術
作為造車新勢力,與大眾這種傳統車企合作,小鵬屬于梅開二度。
上一次是在今年年初銷售的“至暗時刻”,何小鵬請出傳統車企的銷售話事人王鳳英打理市場。
但效果并不是太好——小鵬汽車上半年的銷售數據乏善可陳。
而這次和大眾的合作則不止于銷售。
“從協議文本上看,小鵬在這個合作中更側重于提供技術和研發,而不是造車。”天津一家汽車研究機構的研究員吳磊(化名)告訴AI藍媒匯。
按照合作協議約定,在雙方合作的初期階段,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
這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將基于MEB平臺,并計劃于2026年走向市場——MEB屬于大眾集團旗下的老牌純電車制造平臺,“老”到已經生產了60萬輛電動車,雖然成熟,但是智能化和機械水平與很多國產新能源車平臺完全沒有可比性。
吳磊認為,國內的新能源車,已經往智能數碼家居上發展,而國外的平臺還只是“把車當車”造,單純買車還不如看看油車,這自然不符合國內消費者口味。
“大眾需要小鵬這種既有技術,又更懂中國新能源消費的新勢力車企來改造一下。”吳磊說。
改造自己,大眾這次動作確實有點大。
首先,與小鵬的合作將獨立于現有的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而是新成立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安徽合肥——就是說,大眾與小鵬成立了一個新大眾。
這家公司用于汽車零部件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并計劃在明年一季度正式投入運營。
其次,與小鵬合作的這家公司,實際是大眾汽車在華的新研發中心,也將是除德國外最大的研發中心。在相關介紹中最重要的一點是:
本地技術將被整合到產品開發中,這樣做的目的是使集團的產品更快地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
吳磊認為,大眾汽車與奧迪汽車在中國的打法不一樣,奧迪很可能是直接購買上汽的平臺,而大眾直接蓋了一個研發中心,“雖然都屬于新瓶裝新酒,但大眾與小鵬的合作,野心看起來更大。”
小鵬要市場
大眾放出與小鵬的合作消息后,不僅何小鵬放上與貝瑞德的笑容滿面的合影,小鵬汽車甚至“小鵬概念股”也飄紅一波。
美股中,小鵬汽車最終收漲26%,今早小鵬汽車港股高開近15%。而其供應鏈上的多家上市公司,如方正電機、京威股份、德聯集團等均高開超5%到10%不等,與大眾合作帶來的第一波力量,在二級市場已經非常炸裂。
然而小鵬想要的不止是大聲量——是和上世紀80年代的大眾入華一樣,“用技術換市場”,要賺錢。
小鵬的生存狀況,只能用凄慘來形容。
2023 年QI,小鵬汽車銷售收入為人民幣 35.1 億元,較 2022 年同期下降 49.8%,較 2022 年第四季度下降 24.6%。
收入下降,成本上升,本來就將被清空的毛利,還要加入降價內卷的行列。
年初,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下探到22.99萬元,Model Y下探到25.99萬元,降幅在11%左右。
于是,一場“價格風暴”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上正式形成。
比亞迪降價增配推出各類“冠軍版”,零跑C11把一個B級尺寸的SUV賣到了15-20萬元這個A級合資SUV的價格;中大型SUV智己LS7,更是只賣到30萬起步的價格;B+級轎車的飛凡F7如果使用換電模式,價格更是低至15萬元以下……
而小鵬前一陣推出的G6,新平臺+豪華配置,面對狂卷的“性價比”,也只能以20萬+的價格起售。
吳磊對AI藍媒匯分析,小鵬不可能靠G6一款車挽回頹勢,如今的競爭格局下,靠一個爆款產品拯救一家企業太難了。
“真正能拯救企業的是平臺和技術,這是大眾汽車的需求,也是小鵬的硬實力,而小鵬除了賣技術,更多的是看中傳統車企積累的龐大市場和聲譽。”
實際上,小鵬在和大眾的合作中也說的很清晰:將基于各自核心競爭力和小鵬汽車的G9車型平臺、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以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
“其實這就是一場賭,大眾賭小鵬的技術能征服市場,小鵬賭大眾的市場能帶來更多收益,和當年大眾入華一樣,只不過今天是反過來了。”吳磊說。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