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的清晨,位于大別山深處海拔300米的長竹村茶園中,茶農們正穿行于晨霧間。
霧氣來自頭頂的山林,農人在霧中走到茶樹前,彎腰打理著已經成熟的葉片,從一棵到另一棵——每個枝頭,茶農只摘一片葉子。
太陽逐漸升到頭頂,茶農的背簍里有了大約一斤綠葉,空氣里浮著陣陣茶香。
“每年四月,總要忙一陣子。”茶農們說他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年復一年,周而復始。
他們背簍中的茶葉,產自安徽省六安市。不同于其他茶葉,這些采摘后的葉片無芽無梗,全部為單片葉,形似瓜子,因此得名“六安瓜片”。
“這兩天新茶上市,很多人問這茶為什么叫瓜片”,和幾位茶農一起來到茶園的,還有從業三十余年的制茶人武衛權。每年三四月份,他常常會和茶農一道早起上山,看看茶樹的長勢。
最近兩年,武衛權又多了一個習慣——用鏡頭記錄他和茶農一起觀察、采摘的畫面,發在徽六茶業的抖音賬號里,“一開始隨手拍了幾期,后來我發現不少省外的朋友喜歡看這些短視頻?!?/p>
武衛權的另一個身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安瓜片傳統制作技藝”的傳承人。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起,他就和茶農們一道,用最古早的方法手工制茶。此后三十年,武衛權親歷了六安瓜片產業從手工到現代化,從線下到電商的發展變遷。
但茶農們的根,還在六安,還在田間。
好茶不怕晚
當地人說,六安瓜片是一種“晚熟的茶”。
每年三月底,經過越冬期的茶樹開始萌芽,但長時間包著芽頭的第一葉,長出時已經呈現部分衰老,而第二葉才剛露出;待到四月,枝頭上三、四葉相繼展開,茶農摘下第二片葉——這些葉片積累了豐富的營養物質,卻又不失新茶的鮮嫩。
“葉片飽滿的時候我們再去摘它,所以它是綠茶里最晚的,卻是極有味的”,從茶園返回工廠,武衛權手里還拿著幾片上午采摘的鮮葉,“五斤六安瓜片鮮葉,能烘焙出差不多一斤干茶?!?/p>
時節上的晚熟,成就了瓜片茶的香醇。而在六安這里,和時節同樣“晚熟”的,還有瓜片茶的名聲。
眼前的四月,新客和新茶一道進入六安,這座以茶產業聞名的小城又一次熱鬧起來。但在三十年前,茶香雖有,“熱鬧”卻和那時的六安沒有太大關系。
1988年7月,武衛權從安徽省農學院茶葉系大學畢業。四年的茶學學習生涯過后,茶文化的種子早已萌芽在心。離開校園,武衛權想得最多的,就是為家鄉茶產業的發展做點事。
但當時的六安茶葉市場,已經許久未見好年景——80年代末,六安市的茶產業仿佛被困在了群山之間,想走卻走不出。
在武衛權的記憶里,他剛畢業入行那會兒,城里的茶葉賣得一年比一年差,“當時在茶葉公司上班,幾天見不到一位客人。”
困惑,迷茫,武衛權與當時公司的技術人員一起,從茶園到市場,走遍了六安茶產區。一位從外地回到六安的中年人,給了武衛權線索:在外面,沒多少人認得六安瓜片,很多年輕人是走出去了,但瓜片茶并沒有走出去。世紀末的大別山中,一個產業漸漸消沉。
山里的市集,終歸有限,六安的茶農需要讓茶香飄出大別山。
“外地的客人沒嘗過瓜片,知道的也只覺得它是個大片葉,不夠高檔。他們更喜歡那種芽尖樣子的小葉茶”,幾番交流后,武衛權和同事們一致覺得,得想辦法讓瓜片走出去。
2000年前后的中國,各式展會頻頻聚合著大眾的視線。六安當地政府和茶農們也辦起了“茶會”,六安瓜片茶文化節應運而生。
先請客進來,再把茶香散出去,
“2001年以后,六安加大了茶產業宣傳與推介的力度”,武衛權回憶道,“從那一年起,城里每年都辦展會,后來我們還在蕪湖茶葉博覽會上獲得了‘茶王’的稱號?!?/p>
自此,客人終于將故事和茶香帶出了大別山,兼備“古色”和“古香”的六安瓜片,重新回到愛茶之人的杯盞。茶商的銷路打通了,茶農們的日子也在一天天變好。
好茶,不怕晚。
兩代人的接力傳承
世紀之交的六安,以展會為鏈接,讓茶香沿著山路飄散到群山之外。這是因時制宜,也是老一輩六安茶人堅守的回報。
二十多年后的現在,新一代的六安茶人在他們的基礎上,打開了更廣闊的的天地。
曾宇,就是這樣一位新一代的六安茶人。2020年畢業回國后,她接手了其父經營多年的徽六茶業。而曾宇的父親曾勝春,正是徽六茶業創始人。短暫適應業務后,曾宇成為了徽六在電商領域的主理人。只不過,初見市集的她,并不了解電商。
“當時身邊幾乎每個人都在刷短視頻,看直播,我看到很多商家入駐抖音電商之后,開了線上旗艦店,銷量非常好?!?/p>
曾宇不想錯過這個機會:一臺電腦,一臺相機,一個人,一個臨時裝修的直播間,從幾秒的短視頻開始,有些社恐的曾宇面對鏡頭,一步步摸索著新時代電商的解法。
“非常難,2020和2021那兩年,當時沒有團隊,公司所有抖音相關的內容,幾乎都是我一個人完成:一個人做主播,然后又做運營……”文案、視頻腳本、拍攝、發布,隨著逐漸積累,徽六這個名字開始在抖音電商有了人氣,但每一步的增長,都顯得掙扎——很慢,很累。
“當時包括父親在內,老一輩的茶商們沒法一下子讀懂電商和短視頻的邏輯,當時公司里也確實沒有這方面人才。”
轉機出現在2022年——當地政府、六安茶商和抖音電商逐步開展多方合作,“山貨上頭條”項目組很快便和曾宇取得了聯系,一拍即合。
“一場活動做下來,幾百萬的GMV”,這個數字讓徽六茶業的所有人倍感驚喜,盡管在運營思路上多少還有些迷茫,“直播間的活動只是開始,平臺陸陸續續又幫我們聯系了一些六安當地的主播參與帶貨,銷量總體上已經有了線下的百分之六七十?!?/p>
幾場直播做下來,徽六茶業決定改變之前的經營模式,把部分銷售的重心往電商平臺轉移?!斑@是個機會,也是個挑戰:你能在直播間遇到各種各樣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跟消費者達成一種連接”,曾宇說。
越來越多人感受到了直播帶貨帶來的變化,從個人到公司,再到整個六安的茶產業?!盎貒谝粋€月我還挺社恐的,感覺和周圍人不太敢交流,后來到了2021年,我拿了安徽省電商直播大賽的獎,哈哈。直播間的觀眾也通過對茶文化的認識,一步步了解著六安,了解著安徽,文化總是相通的?!?/p>
從0到1把傳統茶產業搬到線上的這一路,并不輕松。但對電商日漸熟稔的曾宇,如今已經多了幾分從容。
茶香進入直播間
安徽露雨春茶葉的主理人胡堯,同樣在2022年將自家的茶香帶進了直播間。
“我們之前是開過網店的,2013年左右。但當時那種網購的形式,商家和顧客沒有什么交流,不太適合傳統茶產業。六安瓜片又相對小眾,來買的人就更少了?!?/p>
之后的幾年,企業在線下門店的生意越做越大,但疫情打亂了原有計劃,讓線下生意變得有些困難。閑暇時間里,每每經過茶園,胡堯總覺得有些東西想說,一時間卻又找不到熟人能聊,幾番考慮后,他決定在茶園里錄一些視頻,在抖音上聊聊六安的瓜片,大別山中的茶園。
一期沒聊完,就找時間再講一期,胡堯逐漸找回了往日充實的節奏,掐指一算,2020年前前后后錄了幾十期的短視頻。每次發完視頻,胡堯都能收到一些評論和私信,有人談今年茶葉的行情,有人問瓜片沖泡的溫度,胡堯抽空回復了一些。
讓他頗感意外的是,這些評論和私信,隨著作品的增多也在一天天累加。漸漸的,胡堯發現自己賬號的播放量從幾百漲到了幾千,有些作品甚至有了幾萬人次的觀看,很多人將胡堯留在了關注列表中——一個懂茶,還能聊茶的明白人。
無心插柳,本想當作消遣的胡堯,靠著自己短視頻的播放量,給自己的茶葉店拉回來不少新客。緊接著,他又把自己的露雨春茶葉旗艦店開到了抖音電商。
久疏電商的胡堯對直播間的邏輯不甚了解,聊天+茶園日常的內容風格逐漸有些冷場。來自平臺的團隊,拉了胡堯一把?!爱敃r正好趕上抖音電商助農活動,他們專門派了內容組來跟我們合作,指導我們怎么做內容,怎么搞直播?!?/p>
胡堯坦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盡管茶葉的銷量還算可觀,但銷售的通路基本都局限在省內甚至市內,“外面的客戶,不了解六安?!?/p>
“直播幾次之后,大家看到了六安瓜片茶的品質和樣貌,一番講解溝通下來,不少外地用戶從‘嘗一嘗’開始,變成了六安瓜片的????!?/p>
“山貨上頭條”給予商家們的幫助,其實遠不止屏幕前的直播間。
“供貨、發貨、產品、倉儲這幾個節點上,其實都給了我們點對點幫扶”,胡堯和他的團隊經統計后,驚喜地發現當時的線上銷量,已經補回了過去線下一半以上的缺失,而隨著消費的全面復蘇,線下的生意也在恢復。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消費者的興趣——一些直播間里的粉絲專程趕來六安,體驗大別山中這份悠然的茶文化。
短暫攀談后,胡堯回到了屋內,還有些外地的訂單需要抓緊完成。
在六安,茶農和茶商們的四月始終忙碌。比起過去,他們更加欣慰:多年以來留存于家鄉的茶香,終于飄向更遠的地方。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伊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