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模型,手機行業的又一場戰事
作者|陶然 編輯|魏曉
OPPO,掉隊了。
前不久,市場調查機構IDC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全球市場手機出貨量統計。數據顯示,當季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別為:蘋果(8050萬臺)、三星(5300萬臺)、小米(4070萬臺)、傳音(2820萬臺)和vivo(2410萬臺)。
圖源/IDC
OPPO的名字從榜單中消失,淪為了“其他”。
這一頹勢,同樣在國產市場上發生:2023年一季度,OPPO曾以19.6%的市場份額位居國產手機頭名,而后卻連續下跌,二至四季度分別為17.7%、16.2%、13.9%。
銷量下滑、市場份額縮水,這種局面OPPO顯然不能接受——新年第一場發布會,公司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帶著宣傳口徑為“全球首款70億端側大模型手機”的Find X7高調亮相,現場展示了AIGC修圖、智能摘要等多項AI功能。
會后采訪環節,劉作虎高調喊話一眾友商,直言“再不布局大模型的手機企業,未來就沒戲了”,似乎有意將壓力拋給這些尚未官宣“大模型手機”的同行們。
但實際上,壓在OPPO自己身上的分量,并沒有減輕的跡象。
高端之圍
OPPO可能是2023年最倒霉的公司之一,尤其下半年,一度被打上了“機圈汪峰”的標簽。
怎么說呢?彼時,OPPO內部相當看重的豎向折疊屏手機Find N3 Flip正按照傳統路線有條不紊安排著宣發:8月底召開發布會講故事、9月初正式發售看銷量。
結果,撞上了九月初不按套路出牌的華子:Mate 60系列未發先售、王者歸來,萬人空巷的全網哄搶導致OPPO這邊連熱搜都沒搞到前排。
這還沒完:10月下旬,OPPO又按計劃發布了第三代折疊屏旗艦產品Find N3(以及更高端典藏版),好巧不巧又撞上了華為發布自家折疊屏新旗艦Mate X5,二度遭遇或多或少影響了OPPO新旗艦機的熱度,實慘。
圖片來自網絡
若非華為突然殺出,這本該是OPPO又一個高光時刻——過去幾年,OPPO在高端化探索的道路上不可謂不努力,作為旗艦機型主要賣點的折疊屏和哈蘇影像模組都曾進行過多次大幅度升級。
先看折疊屏:早在2018年4月,OPPO內部就已有了Find N折疊屏手機的原型機,但直到三年后的2021年12月才發布該系列的首款量產機型,據稱有意對標此前已經發布折疊屏的三星和華為。
IDC統計數據顯示,折疊屏手機發布后的OPPO曾一度擠進了市場份額的前三名。2021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份額最高的三家分別是華為、三星和小米,年底發布產品的OPPO市場份額為6.1%。
而一年之后統計數據顯示,OPPO已經憑借45.1萬臺的出貨量躋身前三,僅次于華為和三星,達到了小米同期的2.15倍。
圖源/IDC
2023年,三星略顯失勢,但折疊屏賽道的格局并未自此定下:年內四個季度,IDC統計數字顯示的單季市場份額第一分別為OPPO(Q1,另有機構稱該季OPPO與華為并列第一)、華為(Q2)、榮耀(Q3)、華為(Q4,BCI統計數據)。
綜合前三季度來看,華為的市場地位短期內無法撼動,而二至五位的OPPO、三星、榮耀和小米差距都在3%以內,競爭依然膠著。
圖源/IDC
況且,OPPO與幾家友商還在另一片戰場打的有來有回——影像旗艦。
2021年中,時任一加手機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劉作虎官宣一加將與OPPO全面融合,成為OPPO旗下獨立品牌。此前與一加合作數年的老牌專業相機廠商哈蘇,也因產品線定位有重疊(合并之后話語權主要在OPPO手中)而被OPPO挪到了本家的旗艦機型中,不再專屬于一加。
轉年二月,OPPO官宣與哈蘇達成戰略合作,圍繞影像算法、光學等聯合研發新一代Find X旗艦。
但這個模式,同樣不乏直接的競對——比如小米和徠卡、vivo和蔡司。
在結束了與華為的六年合作之后,2022年五月,專業相機廠商徠卡在官網宣布與小米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此后,從小米12S系列開始,與華為合作多年形成的“徠卡=影像No.1”的用戶心智,疊加雷布斯“這真徠卡”等等造梗金句,讓小米強大的營銷能力進一步展現,并最終反應在13 ultra等機型“堪比專業單反”的用戶評價上。
vivo與蔡司的影像合作,則比OPPO更早:2020年,vivo蔡司聯合影像實驗室官宣成立,隨后發布的vivo X60系列成為首批搭載聯合影像系統的旗艦機型。
無論是折疊屏還是影像超大杯,處在頭部集團中游OPPO站穩容易,但進一步卻相當困難。這樣來看,把2023年興起的大模型與旗艦機綁定,確實可被視作OPPO從高端突圍的路徑之一。
雖然這條路同樣繁忙。
大模型其實是標配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除蘋果之外的頭部手機大廠明顯加快了自身在AI大模型領域的步伐。
在1月8日OPPO發布搭載AndesGPT的旗艦機型之前,華為盤古大模型的部分功能已經被放進了新版鴻蒙系統,小米MiLM也已經接入澎湃OS。
算上近期vivo宣布的S18 Pro與自研AI藍心大模型融合、榮耀在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自研“魔法大模型”,以智能助手為主要載體,配合AI修圖等功能的大模型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國產智能手機的標配而非絕對意義的“亮點”。
倒不是說技術沒有革新,只是當大家在短時間內各自亮相后,目前還很難評價誰更出色。
此番發布大模型手機,OPPO主推的AI功能集中在三個方面:AIGC圖片消除、通話語音摘要,以及更為智能的語音助手“小布”(包含文生文、圖生圖、文章摘要等功能)。
AI圖片編輯技術其實早已經歷過數次迭代,功能無外乎擴圖、背景消除等等。從發布會后的媒體實測來看,OPPO帶來的AIGC算法在AI消除和重繪效果方面確實有提升,但嚴格來說并不能達到不留痕跡的效果,尤其在周圍(如復雜地面)環境比較亂的情況下,AI依然習慣性的將細節模糊處理。
語音通話摘要,對于商務人士來說確實非常實用。發布會上,劉作虎以自己同理想汽車CEO李想的通話、交流理想Mega購車為示例,展示了大模型生成對話重點和待辦事項等信息摘要的功能。
AI語音助手小布,則更像是一個調用大模型手機AI能力的綜合入口——它擁有比過去更高的系統權限和理解能力,可直接搜尋、調用手機上的照片、文檔等內容,并進一步與系統或第三方APP產生配合、交互,且人機交流更自然。
有分析人士指出,OPPO此番部署大模型同樣采用端云結合方案,即在硬體上運行端側大模型的同時,背后也有更高參數量級的云端算力提供支援,“參數60億到70億范圍的大模型,其對應的云端方案都達到了超過 1,000 億的級別”。
目前來看,不論是手機或者PC等產品,其部署端側AI大模型對用戶的優勢無外乎隱私安全和隨時調用,但搭載大模型能力只是第一步,如何讓AI從有到好用、常用,是機圈下一步需要發力的重點。
畢竟,大模型先會關乎使用習慣,進而才會成為消費習慣——這大概也是OPPO止跌為數不多的辦法。
來源|AI藍媒匯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