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東陽光藥(6887.HK)正式登陸港股,標志著中國首例“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介紹上市”方案正式落地,開創了中國創新藥企資產證券化新范式。市場預計,隨著創新藥管線的逐步兌現及新產品商業化的落地,東陽光藥未來有望成為千億創新藥龍頭企業。
從上市首日市場表現看,東陽光藥股價大漲8.3%,市值一度突破357億元。市場研究人士認為,其在感染、慢病、腫瘤領域的創新能力,以及優質項目持續出海潛力,讓東陽光藥成長性突出,估值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東陽光藥是中國首單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紹上市的典型案例,其通過吸收合并一體化運作后,整合成為集完整創新藥研發平臺、國際化商業體系及生產體系于一體的綜合創新醫藥企業。業內人士指出,東陽光藥的此次操作不僅打破了傳統資本運作方式的時間壁壘,降低了企業因收購產生的資金摩擦成本,同時還能有效保證股東權益,為產業整合與國際化發展提供可借鑒范例,是積極響應國家“優化資本市場結構”決策部署的生動體現。
在上市儀式公開致辭中,東陽光藥董事長張英俊表示:本次一體化的成功,將加速公司整合優質資源,快速推動創新藥管線的商業化和全球化,為可持續增長注入澎湃動能,進一步提升在全球醫藥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自主創新”是東陽光藥始終堅守的內核,其自2003年成立以來,以“用科學研究改善人類生活品質和生命健康”為使命,堅決貫徹創新驅動和國際化戰略。目前,公司建立起完整的研發體系,研發實力穩居國內第一梯隊:擁有1100多人的研發團隊,并吸引多名來自諾華、輝瑞、哈佛大學等國際頂尖機構和藥企的海歸科學家;構建起覆蓋小分子、小核酸、ADC、PROTAC、特異性抗體及CAR-T等多類型藥物與先進技術的自主研發體系;自主申請2500多項發明專利,獲得抗感染新藥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專利金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高水平成果和榮譽認證;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東陽光藥順應AI制藥潮流,聯合華為云、深勢科技打造“AI+生物醫藥”生態體系,首款AI發現的治療MASH新藥HEC169584已進入臨床。
戰略布局上,東陽光藥聚焦感染、慢病、腫瘤三大潛力領域,管線成果頻出:在全球擁有150款獲批藥物,近50款在研創新藥,其中3款原創新藥獲批上市,1款即將上市,10款處于臨床II、III期,多款管線具有“First in class”或“Best in class”潛力。其中,東陽光藥致力于攻克乙肝功能性治愈的世界難題,研發進度國內外領先;擁有中國唯一的完整自主知識產權泛基因型丙肝治療方案,全面實現國產替代;甘精胰島素即將在美國獲批上市,或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胰島素產品的中國企業;治療糖尿病新藥奧洛格列凈即將獲批上市,同靶點最優;特發性肺纖維化新藥伊非尼酮臨床結果優異,BD出海潛力巨大。
持續的創新能力將帶來國際市場競爭力,而這是評估上市藥企核心價值的關鍵。此次港股上市,東陽光藥正是契合此邏輯,即從以銷售數據為標尺轉向以創新藥管線及出海潛力為標尺。
目前,公司已建立覆蓋全球的銷售網絡并耕耘數年,搭建起自主品牌與銷售能力。其中,阿奇霉素片在德國同類藥品市場中占有率排名第一;商務拓展(BD)合作領域,東陽光藥亦具備雄厚實力,手握數十個重磅海外BD。2024年11月,東陽光藥與英國制藥公司Apollo就東陽光藥自主研發的HEC88473項目達成海外授權許可協議,總交易金額近10億美元。
今年以來,創新藥政策紅利密集釋放,行業步入高速成長通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港股醫藥IPO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募資總額上都有所突破。醫藥生物行業募資金額高達156億港元,并有10家生物醫藥企業成功登陸港交所,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12家)。在此背景下,東陽光藥一體化的成功,將徹底打通“研發-生產-銷售”的閉環,借助統一銷售網絡加速新藥放量并壓縮轉化周期,兌現協同紅利。
展望未來,在創新動能和國際化戰略的“雙核”推動下,東陽光藥將加速向垂直綜合型一流藥企躍進,實現由“大”到“強”的質變。市場預計,東陽光藥市值有望快速突破 500 億港元,并朝著千億元門檻邁進。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