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歐錦
歲末年初,“生娃、養娃”成了微博上的熱搜話題。
這幾天,先是經濟學家任澤平發表觀點,諫言央行多印兩萬億,用10年時間鼓勵社會多生5000萬孩子。后有攜程集團創始人梁建章站出來說“當前印錢鼓勵生育是可行的”,還說每年兩萬億不夠,至少需四五萬億。
對于這樣的觀點,網友們的觀點呈現兩邊倒態勢,有人贊成用補貼的形式鼓勵生育,也有人覺得“印錢”增加了通脹風險。
專業分析師們的觀點也不統一,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首席分析師葉凡指出,生育補貼屬于社會調節,需要統籌考慮,更關注的應該是補貼的有效性。"單純的經濟刺激可能只是一方面,更需要考慮的是從情感訴求、代際傳承等方面對于生育意愿的多維度提升。"而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在微博表示,海外經驗證明,印錢和生育率沒有關系,設立專項生育基金也是徒勞。
前面幾位的觀點和說法是否正確暫且不論,這輪“催生”引發的全民關注度早已爆棚。
一些公司也參與到“催生”大潮中,上市公司大北農就推出了鼓勵優育方案,不僅對多生娃的員工有產假獎勵,員工生三胎可得九萬元現金,被網友稱為“砸錢生娃”。
更早前,北京、上海、湖北等多地也推出了相應的鼓勵“三孩”生育政策。
大勢之下,母嬰行業將迎來新的競爭和機遇。
1、上市公司花式“催生”
1月9日,網絡盛傳,農牧業上市公司大北農對員工推出了鼓勵優育方案,從2022年1月1日起執行:一、產假:第一胎在國家標準上加一個月,第二胎加三個月,第三胎12個月。二、第一胎獎勵三萬元,第二胎六萬元,第三胎九萬元。三、準男性員工陪產假9天。
圖源:網絡
1月10日,大北農集團黨委副書記張國平證實了公司確有此公告:一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鼓勵生育。二是基于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方面,走向共同富裕的考慮。
另據該高管透露,公司正積極倡導符合條件的干部發揮帶頭作用。
大北農官網顯示,公司產業布局涵蓋飼料動保科技產業、養豬科技產業、作物科技產業、農業互聯網多個領域,擁有近20000名員工、220多家生產基地和近300家分子公司,在全國建有10000多個基層科技推廣服務網點。
截至2020年末,大北農人均薪酬為9.64萬元。也就是說,員工在職期間生育第三胎,就能獲得近乎一年的工資。
2021年前三季度,大北農的營業收入約為234.42億元,同比增長53.55%;凈利潤1.07億元,同比下降92.76%。大北農鼓勵生育的方案發酵后,股價在二級市場上連續兩日跳水,截至12日收盤,股價為9.52元/股,累計跌幅5.63%,總市值較10日收盤時417億元的縮水約23億元。13日,大北農依然低開,跌幅0.7%。
在大北農之前,A股市場上尚未有上市公司發布類似的鼓勵員工優育方案。不過港股互聯網企業快手在去年12月宣布增加生育獎金,快手發布內部信宣布調整員工福利,新增生育獎金,分別為1000元、2000元和3000元三個等級。1月12日,綠城集團創始人宋衛平也表示,“未來10年之內,只要是綠城生活服務集團的員工,以母親為單位,只要能生出雙胞胎來,只要人在公司一年,她孩子的教育費用,就是學費,公司給出。”
除了上市企業外,國內多地也出臺相關政策從就業環境、經濟補助、社會基礎建設及服務等多方面配合“三孩”政策,組合出擊降低生育成本,為生育三孩創造友好環境。
據悉,安徽將于2022年1月1日起延長產假60天,男方享受30天護理假;河南則明確三孩生育政策,子女年滿三周歲前,每年應當分別給予夫妻雙方十日育兒假,育兒假期間視為出勤。
此前,北京、上海、湖北、甘肅、浙江、安徽、四川省等地也出臺鼓勵“三孩”生育政策,內容涉及租購房補貼、產假延長、育兒補貼及配套設施完善等多個層面。
多家機構認為,各地相關生育支持配套措施不斷出臺的同時,將有利于母嬰消費發展,而知名企業在內部推出生育激勵方案,也形成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2、配套板塊迎來投資機遇
放大來看,從2010年到2020年中國母嬰市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其中2010-2018年,是中國母嬰市場增速不斷加快的階段,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15.16%。2018-2021年,新生兒數量的下降導致母嬰市場高增長趨勢暫緩,但是整體規模依然在擴大,2020年國內母嬰市場規模已經突破4萬億。
普華永道的報告顯示,2021年,90后及00后占母嬰群體比例的53.9%。隨著90后及00后逐漸進入母嬰消費市場,其消費觀念及育兒風格的變化也為母嬰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母嬰市場向高質量、精細化方向發展。根據市場機構的預測,到2024年母嬰市場行業規模有望達到7萬億元。
圖源:普華永道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母嬰細分品類市場中,易耗品、幼兒服裝、幼兒食品、孕婦產品四大品類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3%、8.3%、11%、16%。中國超五成女性從有備孕計劃開始就瀏覽備孕及懷孕相關的知識的習慣,并為后續購物消費提前做準備,母嬰產品的消費也逐漸開始前置。
各地政策利好加上前景廣闊讓不少上市企業都受益其中。
愛慕股份旗下的“愛慕兒童(AimerKids)”品牌,2021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約2.12億元,同比增長38.19%。
愛嬰室披露的2021年三季度經營數據公告顯示,公司單個季度收入超過5.122億元,其中奶粉類、用品類、棉紡類、食品類、玩具類、車床類、嬰兒撫觸等服務貢獻明顯。
新華錦在收購上海荔之的公告中提及,上海荔之經營美贊臣品牌的進口高端奶粉等產品,該類產品屬于母嬰產品行業。
母嬰相關企業IPO也成為了去年資本市場的盛宴之一。首先是上游乳企加速IPO,例如,優然牧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區域乳企江西陽光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闖關IPO、花花牛和騎士乳業等也進入了上市輔導備案階段、駿華農牧也在去年申請備案進入精選層。
多家紙尿褲等護理用品企業也紛紛敲鐘上市,如2021年5月,衛生用品生產企業依依股份正式登陸深交所主板,首日收漲44%;6月,“成人紙尿褲第一股”可靠股份登陸創業板,首日漲幅達106.14%。
聚焦在母嬰零售領域的孩子王也在10月上市,開盤首日暴漲超300%,最高市值破250億,成為中國母嬰品牌A股的市值新王。
除此之外,原本一些和母嬰不相關的企業也通過或合作、或合資、或收購方式積極布局。
12月10日,金發拉比在深交所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復相關問題時表示,公司通過參與的基金間接持有上海阿里寶寶嬰兒用品有限公司10%股權,母嬰電器品牌“小白熊”即為其經營品牌。
12月22日華大基因公告披露,為持續提升生育健康全周期產品技術先進性和核心競爭力,公司擬以1499.59萬元購買關聯方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游離RNA技術相關的6項軟件著作權及專利申請、專有技術,旨在提升公司對母嬰健康全周期產品的研發和技術布局。
23日,長春高新公告披露,子公司金賽藥業擬與杭州沃維醫療及其現有股東就收購杭州沃維醫療68%股權事項共同簽署增資擴股及股權轉讓協議。長春高新公告顯示,杭州沃維醫療圍繞腦疾病和腦智發育領域,主要著眼于新生兒及成人腦功能監護設備注冊開發,其研發的2款監護設備技術成熟,已處于注冊階段,正式上市后將有利于對新生兒的腦功能狀態實施有效監控。
在一級市場,母嬰相關創業公司也是投資人眼中的明星。IT桔子數據顯示,國內母嬰行業在2021年共發生20筆融資,總金額超過28億人民幣。其中較為大額的如Babycare在2月宣布完成完成7億元B輪融資,3月份圣貝拉月子會所獲得了騰訊投資領投的2億元C輪融資、11月跨境母嬰電商你好世界完成1億元B+輪融資。
機構普遍認為,“三孩”支持政策出臺,相關板塊有望迎來中長期投資機遇。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生育政策持續松綁,我國多胎生育需求將得到釋放,短期嬰幼兒相關產品有望直接受益。其中,快消品獲益程度將強于耐用消費品,如嬰幼兒奶粉、護膚品等,其次為嬰幼兒服裝等,同時也將帶動相關零售商提速發展(如線下連鎖嬰童用品零售商及跨境電商母嬰板塊等),對大戶型住房的改善型需求也將增多。中長期隨著新生兒年齡增長、兒童及青少年人口相應增多,兒童玩具、年輕消費者娛樂性消費等將獲益。
浙商證券認為,若全面放開生育,奶粉市場空間預期有望大幅改善。行業量穩、價增的背景下,以中國飛鶴、澳優等為代表的頭部奶粉企業依托在超高端/高端領域的深耕經驗、全產業鏈布局優勢、已建立的品牌勢能,有望率先受益于生育政策放開帶來的長期紅利,持續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長期投資機會也可關注養老板塊、基因檢測、保險醫療、房地產等。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